一份洩露的美國四星將軍的備忘錄稱,他的“直覺”告訴他美國將在 2025 年與中國開戰,這引發了對“無紀律”的危險預測的警告。 台灣 海峽衝突。
這份由美國空中機動司令部 (AMC) 負責人邁克·米尼漢將軍撰寫的備忘錄是對中國軍隊入侵台灣的最新預測,時間從 2022 年到 2049 年不等。它引發了一場關於美國準備就緒、指責的辯論好戰,並擔心人們對入侵的真正風險不敏感。
中國政府聲稱台灣是一個省,其獨裁領導人習近平決心實現他所說的“統一”,必要時會使用武力。 這是台灣政府和人民強烈反對的前景。 圍繞這一僵局,緊張局勢正在升級。 北京的軍隊正在壯大,並正在增加對台灣的強制性瞄準和騷擾。
“我希望我錯了。 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們將在 2025 年戰鬥,”米尼漢寫道。 “習近平的團隊、理由和機會都與 2025 年保持一致。”
米尼漢的沙文主義九點計劃列出了他“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日期為 2 月 1 日但幾天前在社交媒體上洩露的它下令加強訓練和整合 AMC 和聯合部隊,以“威懾,並在需要時打敗中國”。
十年內的時間表通常與中國的能力有關。 這 局長 台灣國家安全局及其下屬 國防部長 曾表示中國將分別在 2023 年和 2025 年達到全面入侵能力。較晚的日期通常基於中國的意圖,選擇對中國共產黨 (CCP) 具有像徵意義的年份。
但它並不總是很清楚。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去年表示,中國決心“以更快的時間表”吞併台灣,但沒有給出具體日期。
米尼漢的預測很快與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負責人菲利普·戴維森上將在 2021 年參議院委員會聽證會上發表的聲明聯繫在一起。 在現在被稱為“戴維森窗口”的地方,海軍上將 他說他相信 到 2027 年,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將在未來六年內“顯現”。
本週戴維森重複了他的評論,說他的“衝突場景” 包括對離島的較小攻擊. 正在台灣會見總統和其他國防官員的戴維森拒絕了採訪請求。
米尼漢的備忘錄被許多分析人士註銷,因為除了他的“直覺”和粗略的評估之外,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表明 2024 年美國和台灣的選舉是入侵的好時機。
“對 Minihan 的評論最仁慈的解釋是,他將這些評論瞄準了他自己的組織,以激髮變革,”美國企業研究所智囊團的非常駐研究員布萊克赫辛格說。 “沒有意義的部分是發布一份帶有這種煽動性語言的備忘錄,未分類,基本上保證它會洩露。
“我無法想像這是政府樂於看到的事情。”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小組外交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奧漢隆, 告訴廣播公司美國之音 這份備忘錄“非常不明智,而且有潛在危險,因為可能 [for creating] 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一些分析人士指責軍方人士提出了較短的時間表來游說獲得更多資金。 美國提供的 2022-23 窗口 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戴上將例如,在 10 月,還敦促政府不要“吝嗇”為美國軍事準備提供的資金。
《外交政策》雜誌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 說 這種對未來幾年戰爭的預測“主要是由軍事安全機構產生的,他們將北京視為下一個不可避免的對手,是實現其自身預算雄心的有用工具”。
華爾街日報 編委會 是為備忘錄辯護的人之一,稱它在其言辭之外提供了一個重要觀點:美國還沒有為衝突做好準備,人們應該更加擔心。
“這是一個典型的思維 美軍,或在所有軍事組織中,與潛在挑戰者或對手的戰爭準備是必須的,”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教授黃桂博說。
但這份備忘錄的撰寫和洩露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即美國高級軍事人物當前的想法與美國決策者的想法有何不同,後者正在平衡與中國的具有挑戰性但非敵對的外交關係。
五角大樓與米尼漢的備忘錄保持距離,稱其不代表國防部的觀點。
作為全球軍事大國和台灣防禦能力的合法支持者,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兩岸緊張局勢不可或缺的一方。 它的兩岸政策仍然以戰略模糊論為基礎——拒絕確認它是否會在發生敵對行動時向台灣提供援助。 米尼漢的備忘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即美國軍方中的一些人是基於一個明確的假設——或理解——它會這樣做。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和亞洲問題學者瑞安哈斯表示,高層人物不一致的預測和“無紀律的言論”可能會損害美國的信譽。
“美國領導人所說的話很重要,”他說,並指出美國關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警告已經得到證實。 “另一方面,穿制服的軍事領導人根據他們的‘直覺’來預測中華人民共和國何時可能入侵台灣,這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掌握局勢的信心。”
米尼漢、戴維森和吉爾戴等人的評論的影響超出了美國的可信度。 此類聲明常常招致北京方面的敵對反應,並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公眾中造成困惑和恐懼。
中國官員通過警告美國不要激化緊張局勢來回應米尼漢的備忘錄。
週三和周四,中共軍方派出 60 多架戰機和艦船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次比往常更大規模的入侵是為了報復米尼漢還是另一種挑釁。
黃並不認為米尼漢的備忘錄會加劇緊張局勢。 “這只是一位負責空中機動的美國空軍高級將領的判斷,”他說。 “我尊重米尼漢對2025年的評估和預測,但我也認為那些不在拜登政府的主流思維中。”
在台灣,這份備忘錄得到了適度的報導,出現在新聞公報和政治脫口秀節目中,但遠沒有海外那麼危言聳聽。
台灣記者兼編輯 Brian Hioe, 質疑 來自西方人物的危言聳聽的預測是否會變成“男孩哭狼”的情況,並“導致對入侵的警告被不那麼認真地看待”。
台灣政府正在緊急努力解決其軍隊的根深蒂固的問題,並在幾十年來一直生活在中國威脅中的民眾中培養緊迫感。 青年男子的徵兵最近增加到整年的訓練和服務,並且自願預備役服務正在擴大到包括婦女。
在台北一個繁忙的工作日午餐時間,衛報努力尋找許多聽說過洩露的備忘錄的人。 一對在市中心市場經營農產品攤位的 60 多歲夫婦將其視為“政治”而置之不理。
“這個謠言 [of invasion] 一直都在這裡,一直都是一樣的,”葉太太說。 她的丈夫王先生在攤位後面大聲表示同意。 他說,台灣政黨“總是說中國會攻擊我們”。 “我會和他們戰鬥,我不害怕。”
26 歲的 IT 工作者大衛·郭 (David Guo) 表示,他厭倦了這種“胡說八道”的姿態,並指責美國為在亞洲的權力“下棋”。
67 歲的保險工作者 Joy Jian 對此置若罔聞。 “我不再關心這個消息了,”他說。 “如果它會發生,它就會發生。”
Chi Hui Lin 補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