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與路透社分享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幾乎佔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因為該行業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能表明在西方公司外流後中國對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新銷量同比下降近 61%,原因是西方制裁限制了俄羅斯獲得某些材料,需求下降和高價格進一步打擊了該行業。
但俄羅斯分析機構 Autostat 的數據顯示,包括哈弗、奇瑞和吉利在內的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激增,11 月份增至 16,138 輛,幾乎是 1 月份的 8,235 輛的兩倍,而市場份額從 9.6% 增至 31.3%。
俄羅斯11月新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銷量為46,403輛, 歐洲企業協會 (AEB) 週二表示,今年整體銷量應該在60萬左右。
俄羅斯汽車分析師 Vladimir Bespalov 告訴路透社:“西方汽車品牌的產量和進口量都很少,因此市場被俄羅斯和中國汽車行業瓜分。”
俄羅斯汽車以較低的價格滿足需求——最高約 150 萬盧布(23,961 美元),而中國汽車也正在以 250 萬盧布以上的價格佔領西方市場。
在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中,一輛中國汽車偽裝成俄羅斯汽車。 來自中國江淮的發動機零部件,其設計、工程和平台正被用於復興 蘇聯時期的莫斯科維奇,在該品牌上個月的重新推出時清晰可見。
Moskvich 表示正在與一家外國合作夥伴合作,但不願透露具體名稱。 江淮汽車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自 2000 年代初開始在俄羅斯建廠以來,與國內汽車製造商爭奪市場份額的大多數西方汽車製造商在之後停止了運營 俄羅斯向烏克蘭派遣數万軍隊 二月裡。
Moskvich 是在從雷諾接管的工廠生產的,而日產、梅賽德斯-奔馳和福特等則已離開俄羅斯。
Bespalov 表示,如果經濟形勢保持不變,包括 Moskvich 在內的中國生產商明年可能佔俄羅斯銷量的 35% 左右,預計市場將恢復至 80 萬輛。
以貨幣形式計算,該份額可能超過他預期的 2023 年 1.5 萬億盧布市場的 40%。
與國內市場相比,中國在俄羅斯的銷量相形見絀,11 月份的銷量是俄羅斯的 35 倍左右。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前 10 個月,俄羅斯是中國汽車產品(包括整車和零部件)的第六大出口目的地,佔 3.9%,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