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俄羅斯 部署的高超音速武器 本月早些時候首次出現戰術規模。 據俄羅斯國防部稱,它派遣了俄羅斯最新戰艦之一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進行長途巡航,裝備有 Zirkon 巡航導彈。 與此同時,在 12 月 9 日,美國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高超音速里程碑,進行 成功的測試 AGM-183 ARRW 空射高超音速導彈。 而在 2021 年底,中國 發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在與目標交戰之前環繞地球一周。
每一項高超音速技術的進步都表明美國需要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的測試、生產和快速部署到前線部隊。
這樣做將需要國會支持在所有高超音速平台上“快速行動”,同樣重要的是,還需要承諾建立多樣化的高超音速武器庫來威懾或擊敗我們的對手。
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超過 5 馬赫——即音速的五倍以上。 傳統的巡航導彈射程在 0.75 馬赫(約每小時 560 英里)和 3 馬赫(約 2,000 英里/小時)之間。 相比之下,高超音速武器的移動速度在 4,000 到 10,000 英里/小時之間。 它的速度縮短了預警時間並有助於反防空; 它可以飛得足夠快,並且根據變體的不同,它可以足夠快地改變飛行路徑以壓倒傳統的跟踪系統。
存在兩種類型的超音速飛行器。 助推滑翔系統由火箭推進,在飛行過程中與火箭分離,獨立機動至目標,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使用吸氣式推進,通常在較低高度飛行。
高超音速非常難以設計。 它們的速度使它們暴露在惡劣的條件下,面臨顯著的空氣動力加熱; 每個元素都必須經過設計和壓力測試,否則它就會分崩離析。 因此,美國媒體公開報導的各種失敗的美國試驗,也不可否認地發生在俄羅斯和中國。
然而,高超音速技術非常接近操作成熟度。 據稱俄羅斯和中國都部署了作戰系統,最著名的是俄羅斯部署的 Kinzhal 空射巡航導彈 在烏克蘭明顯受僱 去年和中國的DF-ZF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搭載了DF-17中程彈道導彈。 俄羅斯也部署了 先鋒滑行車 在一個 少數洲際彈道導彈 並且,隨著戈爾什科夫的部署,現在可能擁有一支新生的高超音速海軍力量。 到十年結束時,中國和俄羅斯都將部署一定規模的高超音速武器——不足以取代傳統導彈,但足以影響力量平衡。
美國系統正在建設中
美國的系統也正在接近成熟。 美國有四個新生系統,分佈在陸軍、海軍和空軍。 陸軍的 遠程高超音速武器 (LRHW) 和海軍的 常規即時打擊 (CPS) 導彈——這些系統在技術上幾乎相同,但 LRHW 是一種地面發射武器,而 CPS 是一種艦載或潛艇發射系統——已經過多次測試。
陸軍計劃在本財年末建立初始作戰能力,而海軍將在 2025 年部署其係統。海軍的 光環巡航導彈,遠程反艦導彈計劃的演變,仍處於早期階段,因為該服務在三種產品之間進行選擇,但預計在 2028 年進行初始部署。
空軍的 AGM-183C 空射快速反應武器 (ARRW) 彈道導彈應在 2023 年底前部署; 空中發射的 高超音速攻擊巡航導彈 根據空軍承諾,應在 2027 年之前部署。 這 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 正在開展幾個先進的項目,包括 OpFires 計劃和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概念,但兩者都更多地是技術演示而不是實際交付計劃。
那麼,從理論上講,美國的高超音速生態系統是強大的,並且接近實際使用。 其中一些程序可能會按時交付。 然而,仔細檢查會發現缺乏戰略重點。
改變力量平衡
高超音速技術因其驚人的速度和機動性而有可能改變力量平衡。 例如,即使是少量的高超音速導彈,中國也可以在攻擊台灣的最初幾分鐘內對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目標進行分層初始火力攻擊。 此外,高超音速使這些武器能夠抵消除了最密集的分層綜合防空系統之外的所有防空系統,特別是在瞄準固定位置時。
現代軍隊將需要多個高超音速“系列”,包括助推滑翔和空氣呼吸器。 應該有長程和短程版本以允許 “對峙”射擊 和近距離快速反應; 應該有空中、地面和海上發射的版本來威懾和擊敗同等對手。 如果沒有一支高超音速部隊在所有軍事部門中適當分佈,我們將犧牲巨大的威懾力和戰鬥價值,因為對手可以更容易地對抗它所面臨的特定能力。 此外,高超音速平台之間的設計差異對速度、機動性和射程有重大影響。
理論上,美國的高超音速項目符合這一要求。 CPS/LRHW 的射程為 1,700 英里,速度可達 17 馬赫,從關島的地面砲台發射的導彈可以在十分鐘內擊中台灣周圍的目標。 海軍的 HALO 以及十年後的空軍 HACM 射程較短,但可以從戰鬥機和轟炸機上部署,從而提高了戰術靈活性。 而射程為 620 英里的 ARRW 可以部署在空軍的重型轟炸機機隊上,賦予美國合法的空中防區外能力。
如果到 2020 年代後期所有系統都真正實現了初始作戰能力,並且如果某些系統(可能是 LRHW 和 ARRW,考慮到它們的大量測試和成熟度)在 2026 年至 2028 年之前大規模部署,美國可以實質性地改變印太平衡力量重新支持它。 到 2030 年代初,隨著更多系統的部署,美國的威懾可信度只會增加。
資金仍懸而未決
然而,目前只有 LRHW 擁有在不久的將來進行部署的資金。 HALO 計劃仍處於平台選擇階段; 儘管 DARPA 的高超音速研究聲稱有好處,但 HACM 仍然是概念性的。
最令人擔憂的是,AGM-183 ARRW 已經遇到延誤; 它沒有達到 2022 年底的作戰截止日期,現在已將其推遲到 2023 年底。空軍與國會合作,將生產資金重新分配給研究開發測試與評估 (RDT&E)。 為低速初始生產 (LRIP) 計劃提供資金至關重要。
尤其是 ARRW,在其推出之後已經證明了技術成熟度 測試成功 12 月 9 日,第一次全面測試——一個幾乎完全組裝好的系統。預計在 9 月完成全面測試和完成最終飛行測試。 與此同時,空軍已經投資於高超音速供應,這意味著每月可以組裝兩個 ARRW 裝置。 那麼,從理論上講,到 2024 年 3 月至 4 月,這可能會給空軍帶來 24 到 30 架 ARRW,而此時美國正進入一個特別危險的戰略時期,台灣將舉行下一屆總統選舉。
今年的 ARRW 部署及其今明兩年的生產擴張將明顯影響軍事平衡。 空軍重型轟炸機是一種靈活的資產,印太司令部可以在大多數中國導彈射程之外保留這些資產,並保持在原位以實現近乎持續的可用性。
我們盡快在各種平台上大規模部署高超音速武器至關重要。 國會應鼓勵五角大樓接受測試風險並推動快速作戰部署。 特別是 ARRW 應該得到充分的採購資金,而不僅僅是 RDT&E。 更廣泛地說,國會應該確保高超音速飛行器不會成為誤導的財政審慎或進步的國內優先事項的犧牲品。
賽斯·克羅普西 (Seth Cropsey) 是 約克鎮學院. 他曾擔任海軍軍官和海軍副部長,著有“五月天:美國海軍霸權的衰落”(2013 年)和“海盲症:政治忽視如何扼殺美國的海上力量以及如何應對”(201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