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現行的地方法規和社會習俗使得生育第三個孩子——或者如果你是未婚或 LGBT 則根本不可能生育任何孩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對於西南省份四川超過 8300 萬的人口來說,這種情況即將改變。
省衛健委 上個月宣布 從2月15日起,不再限制一個人的生育登記次數,也不再限制誰可以登記新生兒。 以前,只有已婚夫婦最多可以登記三個孩子。 雖然其他出生可能未登記,而且許多人已經登記,但這些兒童及其父母可能因此被剝奪獲得重要公共資源的機會。 新政策於 12 月 29 日內部發布並於 1 月對外公佈,有效期為 5 年。
四川規則的修訂對於一個僅 不到十年前開始放寬獨生子女政策,但它顯然是在中國經歷 60 多年來首次人口下降之後出現的。 四川的政策改革被廣泛認為是一項促進生育率下降和幫助抗擊疫情的舉措 該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閱讀更多: 中國人口正在萎縮——而且正在老齡化。 這就是它對未來的意義
專家們將這一變化描述為政府孤注一擲的舉動。 然而,放寬對新生兒登記的限制不僅預示著政治的演變,而且也是潛在的文化演變——這可能是解決中國面臨的嚴峻人口挑戰所必需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鄭木說:“我認為這種轉變就像人們的想法一樣,在政策制定者的腦海中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
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和 習近平主席 試圖扭轉過去幾十年限制人口增長的嚴厲措施,因為老一代的人數越來越多,這有可能阻礙經濟發展並使社會服務緊張。
2016年,中共將國家一孩政策改為二胎政策,並在2021年將限額提高到三孩。 自從 然後,政府為人們生育更多孩子提供了激勵措施,包括現金補貼、稅收減免和低成本育兒計劃。 但鑑於中國仍然是一個傳統上保守的國家,這些福利主要限於已婚夫婦。
2022 年 12 月 26 日,一名婦女和兩個孩子準備在中國四川省成都火車南站登上高鐵。
劉中軍—中新社/VCG/Getty Images
為什麼四川的政策變化如此之大?
中國的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不考慮單親或同性父母(因為婚姻被定義為男女之間)。 雖然無論是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也不是 婚姻法 明確禁止未婚生育——後者表面上保證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權利——許多地方政府往往更好地反映社會恥辱,對“計劃外”兒童採取更嚴厲的規定,其中包括父母未婚或出生的孩子超過每對夫婦允許的限制。
在國內很多地方, 公共服務,包括醫療保健, 取決於出生登記,而婚姻是先決條件。 未婚媽媽可以 拒絕產假,未登記的兒童可能無法接受教育,後來也無法就業。 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家庭甚至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Mu 告訴時代周刊,婚外生育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是“特權”,因為它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她說,除了法律障礙之外,還有“道德後果,與此相關的道德成本”。
當四川省衛健委宣佈出生登記改革時,中國社交媒體上的許多人將其解讀為鼓勵人們非婚生子女。 省政府 說過不是這樣的 並且政策變化只是為了進行更好的人口監測。 然而,新規定確實降低了一個相當大的障礙,這可能阻止了一些未婚人士生育孩子。
“這種制度變革,”穆說,“無疑表明了向更多社會變革的轉變。”

2022 年 10 月 1 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3 週年的升旗儀式上,一名兒童在天府廣場拍照留念。
吳可—VCG/Getty Images
新政策是否有助於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
四川並不是第一個放寬生育相關政策的地方政府。 以2021年為例, 上海解除 申請生育津貼需要結婚證,去年和現在的四川差不多, 廣東解除 對出生登記的所有限制,允許無婚姻先決條件的無限制登記,以達到更好的人口監測的既定目的。 現在判斷這些變化是否影響了出生率還為時過早。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中國的社會學副教授 Adam Cheung 告訴時代周刊,法律允許未婚生育不一定會顯著增加未婚父母所生子女的數量,因為它仍然受到社會的反對。 “非婚生子 [is] 在其他東亞社會是合法的,但它們只佔所有分娩的一小部分[s] 因為在這些社會中,即使不被污名化,它仍然不那麼受歡迎,”他在電子郵件中寫道。
此外,更廣泛的人口和經濟因素也在該國的生育率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該國長期的獨生子女政策和對兒子的顯著文化偏好,中國現在面臨著最嚴重的生育問題之一。 性別比例失調 在世界範圍內:截至 2022 年,有 3200萬男性 高於女性,這對婚姻和生育率有重大影響。
更不用說,中國很多年輕人 不再考慮結婚生子 成為成功的明確目標,尤其是在追求高等教育和職業生涯的都市人中。 儘管近年來該國經濟快速增長,但許多年輕人仍在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缺乏就業機會的情況下苦苦掙扎。
阿布扎比哈利法大學社會科學教授 Stuart Gietel-Basten 在四川宣布政策之前向時代周刊強調,單靠“生育議程”無法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
來自 TIME 的更多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