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星防禦工作的一部分,中國計劃利用其位於重慶的新中國複眼設施觀測數億公里外的小行星和類地行星。
近日,由設計建造中國複眼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發布了首張高清深空觀測設備拍攝的月球隕石坑區域三維雷達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龍騰表示,該設施由雷達天線陣列組成,使其看起來像昆蟲的複眼,有許多小眼睛可以觀察廣角和範圍。
月球隕石坑的 3D 地圖是使用項目第一階段建造的四台雷達的觀測數據編制的。 完成了火山口區域的測繪,以驗證雷達系統的可行性。
該項目的第二階段將建設 25 個高分辨率雷達,每個雷達的直徑為 30 米。
雖然都被稱為“眼睛”,但位於重慶的中國複眼與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的 FAST 望遠鏡“中國天眼”有很大不同。 FAST 是一種射電望遠鏡,它收集來自恆星的信號,但無法探測到小行星,因為小天體不發射電磁波。
重慶的設施發射無線電信號並記錄反射信號以觀察小行星和類地行星。 “這就像我們在黑暗中通過手電筒發出一束光,照亮我們的目標,讓我們看一看,”重慶創新中心副研究員項寅說。
去年四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告訴中國媒體,國家將開始建設地基和天基近地小行星監測和預警系統。
向說,重慶設施對中國的行星防禦系統至關重要。 假設一艘航天器將與一顆小行星相撞而偏離其軌道,則需要準確測量其原始軌道以及撞擊後的軌道變化和碎片的分佈。
他說,中國複眼三期工程建成後,預計將擁有100多台雷達,觀測距地球1.5億公里以內的小行星。
Xiang 說,它將能夠觀察數万公里外一顆足球大小的小行星的軌跡,以確定它是否會對我們的星球造成危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