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體歡呼當局結束大多數限制的決定,但未提及廣泛
週三,在中國政府撤銷反新冠病毒措施後,工作人員在廣州的一個地鐵站移除引導人們掃描健康碼的標誌。 (照片:路透社的 CNS 照片)
中國官方媒體對中國遏制 Covid-19 的努力大加讚賞,這反映出政府努力淡化人們的看法,即公眾的不滿迫使其放棄嚴厲的做法。
“過去三年,病毒變弱了,但我們變強了,”週四發表在共產黨旗艦上的評論說 人民日報 以及全國各地的地方報紙。
“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它補充說,然後強調在中國傳播的變異病毒已經變得不那麼危險,並暗示改變習近平主席戰略的經濟原因。 “防疫和發展是天平的兩端。 兩者都非常重要。”
該評論還試圖將政策制定者描述為積極主動地做出改變,同時避免提及上週早些時候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城市爆發的抗議活動。
“在與冠狀病毒的鬥爭中,中國主動適應變化,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它說。
然而,在短期內,疾病和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甚至可能會增加。 主要挑戰是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低,當局繼續拒絕進口更有效的 mRNA 疫苗,以及過去三年感染率低導致人群免疫力低下。
政府還面臨著一項重大挑戰,即要讓這個擁有 14 億人口的國家相信,自 2020 年初以來實施的大規模檢測、頻繁封鎖和嚴格的旅行限制是值得的,因為它正在徹底改變路線。 就在 10 月中旬,習近平本人還公開為該戰略辯護,稱其“保護了人民的安全”,同時“平衡了病毒措施與經濟和社會發展”。
對零新冠病毒政策的憤怒——包括大規模封鎖、持續檢測和隔離,甚至對未感染者也是如此——引發了自 1989 年親民主抗議活動以來未見的動盪。
週三,政府 令公眾驚訝 通過取消其病毒消除戰略的關鍵原則,包括強迫感染者進入隔離營,同時放寬旅行要求和需要頻繁進行 PCR 測試才能進入大多數公共場所的規則。
有跡象表明,這種快速變化正在激怒一些公眾。 週四,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批評領導中國最初應對大流行病的流行病學家梁萬年的截圖。
他們將梁在周三的聲明與 4 月份的言論進行了對比,當時他說目前的病毒變異造成的威脅比過去小,當時他說死亡率是流感的 7 到 8 倍。 梁還在四月份警告公眾,“一旦我們放鬆和不關心病毒,就會導致許多嚴重的疾病和死亡”。
一條微博帖子對比了樑的言論截圖,標題是:“中國人民會記住你的。”
還有其他跡象表明,政策變化現在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週四微博上的前 10 個熱門話題中有一半與 Covid-19 有關。 例如,許多互聯網用戶正在討論如果他們生病了該怎麼辦,以及生病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